江南体育-蚌埠嘉泰以弱胜强,与淮南华标竞逐
按下循环经济“快进键”
——坚守绿色底线蚌埠嘉泰以弱胜强,与淮南华标竞逐,推动绿色发展,探索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江南体育发展之路,绿色经济成为皖北平原“金字招牌”
“蚌埠嘉泰以弱胜强,与淮南华标竞逐我国目前共有各类型焦化生产企业300余家,但是拥有自主焦炭品牌的企业寥寥无几。随着‘中淮’和‘U’商标的注册成功,我们的产品影响力更强了。”日前,记者来到安徽(淮北)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采访时,淮北矿业子公司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。
焦炭是安徽(淮北)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发展的起始项目,其特色在于通过循环经济模式,将焦化副产品焦炉气、焦粉以及难以治理的焦化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,降低物耗能耗和生产成本,减少环境污染,实现经济、环境、社会效益最大化。“在淮北矿业,把煤炭‘吃干榨尽’是我们的目标。我们的矿区也会因此越来越绿。”淮北矿业董事长王明胜深有感触地说。在绿色发展这一理念指引下,“依托煤炭、延伸煤炭、超越煤炭”正成为百里矿区的主旋律。
果皮果渣走一趟流水线,就变成了远销欧美的昂贵果胶,带动2000余户果农户均增收千元以上蚌埠嘉泰以弱胜强,与淮南华标竞逐;果树废料进入生物质能发电厂,化为“绿色电力”,每年促进农民增收近亿元……“绿色”理念正让宿州的传统农业精彩蝶变。“果海梨都”砀山县,引进汇源、海升、丰原等20多家果蔬加工龙头企业,三分之一的水果就地转化,提升了附加值,原先污染环境的水果废弃物也变成“香饽饽”。
走进阜南县苗集镇皖粤禽业有限公司,映入记者眼帘的是3个高大的蓝色圆柱状建筑。“这是我们的1000立方米沼气站,现在养殖场和旁边村庄用气、用电全靠它。”公司负责人程永发告诉记者。这家企业原本是个占地40亩的传统养鸡场,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,皖粤禽业在打造蛋鸡养殖主产业链的基础上,还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,成功打造了两条副业链——沼气发电、集中供气副业链和利用沼渣、沼液种植有机水稻、黄梨、瓜果、蔬菜副业链。目前,在这一产业链的下游,已建成了两个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。
皖粤禽业只是阜阳农业循环经济诸多产业链中的一条。近年来,围绕本地丰富的农林废弃物、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,阜阳市各地探索出了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,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,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,实现了多赢。
塌陷区变身后花园
——各地因地制宜,治理沉陷区,整治水环境,实施蓝天工程,还清历史欠账,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
“园区5000多亩土地之前是采煤沉陷区,2010年毛集开展沉陷区复垦综合治理,我们将土地流转过来,发展生态农业。”一派旖旎风光之中,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绿馨园生态农业园负责人陈鹏告诉记者。目前,绿馨园生态农业园共复垦土地近600公顷,总投资达8000余万元。这些沉陷下去的土地现已规划成了优质苗木培植、珍稀树木观赏、观光果园等6个区。
据介绍,淮南市共编制了《淮南市西部沉陷区生态治理规划(2010-2025年)》等近10部涉及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,为淮南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。淮南市“十三五”规划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,专门提出实施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,推进采煤沉陷区和关闭矿区生态修复,积极探索“边开采边治理”等动态复垦技术以及其他有效的治理新路。
“在南湖之畔和自己爱的人牵手,这样特别的婚礼更让人难忘!”5月1日,在淮北市南湖景区内,淮北市民秦小姐参加了朋友的一场特别的婚礼。南湖位于淮北市烈山区,其成因与煤炭开采有关,“破烂不堪,是一处无人问津之地。”2013年9月,淮北市启动了南湖景区核心区的规划建设工作,2015年,该景区正式建成,成为煤城淮北的一颗“璀璨明珠”。
塌陷区的坑坑洼洼要修复,种树困难的山也不能落下。10多年来,淮北市克服种种困难,在城区周边的石质山上开展植树造林,让不毛之地绿意葱葱,创造出了“绿色奇迹”。
近年来,皖北各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结合本市实际情况,持续发力。淮南市先后建成投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、建筑垃圾收集处理项目,关闭14对产能低下的小煤矿,实施小锅炉煤改电整治行动;阜阳市全面实施颍淮蓝天工程,标本兼治、综合施策,狠抓燃煤小锅炉、建筑扬尘、餐饮油烟整治以及黄标车淘汰、秸秆禁烧等工作,当地群众感受到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加。
亳州市注重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。通过积极开展河湖专项治理和“三线三边”水生态环境治理,利辛县、蒙城县分别被确定为全国和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县。在亳州城市规划区内,该市积极实施宋汤河、凤尾沟“水活”工程,配套建设了一涵四闸,新增绿地面积14平方千米。
描绘皖北最美底色
——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,实施园林绿化建设“民心工程”,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呼之欲出
有土皆绿,是水皆清,四季花香,处处鸟鸣!采访过程中,一个个如诗如画的场面不时呈现在记者面前,打动着记者。
“蓝天碧水,百花争艳。每逢周末,我们全家都要到这里走一走,散散心,放松心情!”4月底,在蚌埠市龙子湖风景区,当地市民张磊说。今年,蚌埠市荣获“国家园林城市”“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”等荣誉称号。据了解,该市近年来启动了“绿满珠城”等一系列绿化重点项目,“今年,我市将改造绿地逾200万平方米,包括建设11个街头游园、20公里绿道。”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介绍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该市将统筹推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、环境治理、海绵城市建设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等6个工程。“到2020年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,推动美丽蚌埠的建设。”
走林荫大道,赏绿树红花。宿州市始终坚持“道路延伸到哪里,绿色就传递到哪里”,坚持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、同步设计、同步施工,做到路通树绿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3月1日,《宿州市城镇绿化条例》正式施行,这是宿州市获得立法权后的首部法规,也是安徽省新赋予立法权的设区市通过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,《条例》将“300米见绿,500米建园”的公民建议融入其中。
不久前,全国绿化委员会下发《关于表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颁发全国绿化奖章的决定》,淮北市榜上有名,荣获“全国绿化模范城市”称号。而淮南市林业局提供的数字显示,2015年,淮南市扎实开展“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”和“三线三边”绿化提升行动,完成成片造林1.95万亩。2016年春季,该市植树造林25000余亩,占2016年度省下达计划任务的77.1%。
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皖北发展必须破解水难题。亳州市建立专项资金,创建节水型社会,率先对农业和工业节水进行投入,仅2015年就投入8431万元,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.7万亩。2015年,经过企业申报、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,该市4家企业被命名为第一批“亳州市节水型企业”。
城市披上了绿装,市民心中的绿意也在发芽,低碳、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。“现在我出行都习惯骑自行车了,方便,还能锻炼身体!”自从淮北市区有了公共自行车,淮北市委宣传部的王燕燕就对之“不离不弃”了。在淮北、淮南、宿州等地,当地市民可以免费使用公共自行车,还车也方便。低碳出行的理念已随着绿色车轮轻盈旋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。(安徽日报 记者 丁贤飞、安耀武、何雪峰、武长鹏、丰静、范孝东)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